爱,用脚步丈量

 2025-03-24    520  

这是老婆为单位公众号“行知研习·育人故事”专栏写的一篇文章。

题记

家访,是学校育人工作的起步,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。没有家访,就没有了解。只有了解,才能理解。基于理解的教育,才能怀有大爱和包容。

当老师走进孩子的一方天地,教育的视野便从讲台延伸至生命成长的褶皱深处,老师也才得以在褪去校服的私人空间里拼凑出更完整的孩子,让教育从刻板的规训转化为深厚的共情。当老师带着这些故事再回到课堂,粉笔与课桌间便有了心跳的温度。

家访

是教育的走近、走进

我们愿——

在教育的原野跋涉,做永远的行者

爱,用脚步丈量

开学才两周,班主任王老师来报,班上一女生瑜菲两个周一都没来上学,而且判断下一个周一一定也不会来,因为双休日的作业她都不做。班主任还说,刚开学家访时发现祖孙俩靠两间板房解决了吃喝拉撒所有问题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板房里有两张床,孙女和爷爷睡一张床,另一张堆满了各种乱七八糟。当时,老师帮忙收拾好,让孩子睡了另一张床。

瑜菲,这名儿不赖,可是,做的这事,离谱可不是一星半点。于是,我让一孩子喊来瑜菲。眼前的她,身材瘦小,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双眼,头发胡乱地捆了一个小辫。尽管天气还热,但感觉孩子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洗澡了。脖子黑的,双手黑的,双脚黑的,一双凉鞋脏兮兮,衣服也是一种不白不蓝的昧。这样的孩子,是从怎样的一个家里走出的?孩子学习生活的问题,又怎样解决?我让班主任中午带我去她家一探究竟。

从学校出发,绕过几道弯,穿过一条长长的田间小路,两间低矮略显破旧的板房,夹在一溜儿楼房之间,非常显眼,孩子家到了。

孩子爷爷站在门前,头发凌乱,胡子拉碴,辛苦的生活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,一身衣服也辨不清原本的颜色了。因为提前联系过,见我们来了,爷爷拐着两条极不方便的腿,让我们进屋子里坐,可是,屋子里压根没有一张好凳子,也似乎没有一处清爽的地方。爷爷告诉我们今天孩子奶奶离开一周年。

一番询问,大致了解了孩子的情况:若干年前,作为单位财务的爸爸因经济犯罪入狱,刑满释放,与妈妈结婚后生下了瑜菲。两岁时,爸妈离婚,孩子留给爸爸。可是,离婚后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再婚,一直未归,也从未支持过家里。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,去年,奶奶在患上绝症医治半年后离世。现在,瑜菲跟爷爷相依为命,爷爷不久前中风,腿脚不灵便了。

放下我们带去的一些吃的,走出板房,我心情格外沉重:这孩子身世怎么这么苦?像这样一个在家庭里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,成长的过程一定充满了艰辛。我们为师的,该如何给予她温暖和关爱?

回校途中,我想:如果没有走进孩子的家庭,或许到现在我都不会知道她在承受什么。想到瑜菲每逢双休日不写作业,我也能够理解了。孩子表现异常,背后大多有一个复杂的、不幸的家庭。这样的孩子,不受老师欢迎,也极易被同学排挤,可就是这样的孩子,才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和鼓励。

从此,瑜菲成了我最不放心的一个孩子,我努力通过不同的途径为她争取资助和关心。镇人大何主席为她捎来了换季的衣服;村干部定期上门提供帮助;老师更是经常走访,无微不至,为她坚定生活的信心。孩子也逐渐地生动起来,校园里遇上,都能大声问好。老师反馈说,最近学习态度也更积极了。这是我最大的期盼。一次家访,为一个缺失了爱的孩子争取了多方面的关怀,是多么让我自豪的一件事情,但愿这种关怀能够激励她的一生,引领她人生前进的方向。

家访后的一次全校教师会,德育处明确了全员育人·家访篇的主题: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行动践行初心!强调“不到孩子的家庭,就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不易。”要求全校老师以班级为单位,两人一组,带着思考,走进家庭,走进孩子内心,去耐心倾听每一个家庭、每一个孩子的故事。

眼见老师们迈开了双腿,课间开始谈论起家访的经历,我很欣慰。原先,家庭“复杂”、家庭“困难”在很多老师心目中是一个模糊的存在,伴随着老师们的真正行走,这个“复杂”与“困难”具体可感了。困难孩子可以享受到的关爱也有着落了!

交流家访感想时,有老师说:“家访使我们得以深入每个家庭,洞悉孩子成长的环境,了解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。家访实践让我认识到,作为老师,与每个学生和解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修行。所谓与学生和解,实则是站在理解的高度,以包容之心接纳孩子的小缺点与不足,俯下身去,耐心陪伴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。”

有老师说:“目睹这两个家庭的巨大差异,我深刻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。从那以后,我在对待思语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课堂上,当我发现她分心时,不再像以前那样严厉地批评她,而是轻轻走到她身边,用手轻轻点一下她的桌面,给她一个温和的眼神,提醒她集中注意力。每当她答对一个问题,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,我都会给予她真诚的表扬和鼓励。”

有老师说:“从此以后,我再也不会责怪梓萱的迟到,也决不允许任何学生嘲笑她的不够卫生。作业偶尔完成不了,我也不再怒发冲冠。”

家访,即便平淡、平凡,但一个学期,全校老师用脚步丈量,用爱心坚持,用眼睛发现,用耳朵倾听,用内心感应,走进的家庭有本镇的,也有来自贵州、江西、安徽、云南的。所有的苦与乐,悲与欢,已经汇聚成一束光,照亮老师的育人之路,带来教育态度、教育方法、教育感情的变化。真希望老师们能将对孩子的关爱、对最底层家庭的关爱贯穿孩子德育全过程、融入个人终生职业的追求中。

于是,趁热打铁,学校全员育人工作决策——一人一档、一人一策,一对一或多对一、固定导师、常态导育,就这样应运而生。作为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,如何家访?如何跑出感情、访出实效,不至于流于形式?如何不给家长带来麻烦?相信随着家访实践的不断深入,家访的行动机制也会不断完善。

家访,是学校育人工作的起步,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。没有家访,就没有了解。只有了解,才能理解。基于理解的教育,才能怀有大爱和包容。细致且全面的家访,迈出去的是脚步,带回来的是感情、是责任、是使命,无需豪言壮语,只需默默行动与坚持。我们所期待的家校共育意识、家校和谐关系也会在这场“用脚步丈量的爱的旅途”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。

欲问秋果何所累,自有春风雨潇潇。

上一篇>>选择其他应用点击没反应怎么办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下一篇>>Winxvideo AI一款先进的视频图像增强工具

推荐文章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