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7-29 712
近年来,网络诈骗事件时有发生,且呈高发趋势,人民群众深恶痛绝。为了用身边的事教育警示身边的人,公安部整理罗列了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众人。
01刷单返利类诈骗
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、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,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。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、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。
典型案例一
邵某在微信群内看到“免费送礼品、点赞评论返佣金”的信息及二维码,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,随后在 APP内“接待员”指导下做刷单任务。完成5单小额任务后收到了对应的佣金,并可全部提现到银行卡中。邵某遂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,投入总本金11万元。但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已无法提现,APP“接待员”称因邵某操作失误造成“卡单”,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,邵某此时才发现被骗。
02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
此类案件中,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“投资”群聊,然后冒充投资导师、金融理财顾问,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“直播课”骗取受害人信任。随后,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,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,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,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。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、资产或热衷于投资、炒股的群体。
典型案例二
于某在某直播平台上观看炒股知识直播时,收到自称是主播的好友请求,私聊后双方添加了QQ好友,对方又将于某拉入一投资交流群,于某在群内看见其他人在某款APP投资获利,便下载该APP并按照群管理员的指示在APP内进行投资操作,小额试验都成功盈利并顺利提现。于某感觉获利丰厚,便在APP内累计投资347万元。直至月底,于某发现APP内余额无法提现并被对方拉黑,才发现被骗。
03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、电话、短信、社交工具等发布办理贷款、信用卡、提额套现的广告信息,然后冒充银行、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,谎称可以“无抵押”“免征信”“快速放贷”,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。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、急需用钱周转的人员。
典型案例三
樊某接到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的来电,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。因樊某正好需要资金周转,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好友,并下载某款“贷款”APP。樊某在该APP上申请贷款后,对方以交会员费、解冻金、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其转账。樊某向对方转账13.7万元后,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,随后便失去联系。樊某发现下载的APP已无法登录,才发现被骗。
0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
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,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,以“理赔退款”为由,实施诈骗。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。
典型案例四
杜某接到自称某网店“客服”的电话,称其前几日购买的染发剂有质量问题,现需向杜某进行退款理赔,杜某信以为真。该“客服”诱导杜某下载一款APP,通过该APP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。随后,杜某手机收到银行卡被转款2万元的短信,才发现被骗。
05冒充公检法类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,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,以受害人涉嫌洗钱、快递藏毒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,并向受害人出示“逮捕证”“通缉令”等虚假法律文书,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移至“安全账户”,从而实施诈骗。
典型案例五
杨某接到一个自称上海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,称杨某名下一个银行账户涉嫌非法洗钱,让其到上海市公安局处理。杨某称去不了,对方让其添加QQ好友并发来一个显示杨某照片的文件,里面有涉嫌洗钱要被判刑等内容,杨某心生恐惧。随后,对方以涉及警务秘密为由要求杨某到无人的房间配合调查,并称杨某要想解除嫌疑就需把卡里的所有钱款转到“安全账户”,待案件查清后将返还钱款,杨某遂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5万元。后因对方要求删除所有聊天记录,杨某才发现被骗。
06虚假征信类诈骗
诈骗分子冒充银行、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,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、验证流水等为由,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,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,从而实施诈骗。
典型案例六
王某接到一名自称银保监会处理高息贷款的工作人员电话,对方说王某有贷款逾期造成的不良记录,将影响个人征信。经过一番交流,王某相信了对方的身份,并按指引先后3次向所谓的“中国银保监会认证对接账户”的3个不同账号转账,共计25万元,其中23万元为王某从3个金融平台借贷的款项。“你还用过哪些银行卡和贷款 APP? ”当对方一再问及该问题时,王某方才醒悟过来,意识到上当受骗。
07虚假购物、服务类诈骗
诈骗分子在微信群、朋友圈、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“低价打折”“海外代购”“0元购物”等广告,或提供“论文代写”“私家侦探”“跟踪定位”等特殊服务的广告,以吸引受害人关注。诈骗分子以缴纳“关税”“定金”“交易税”“手续费”等为由,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,事后将受害人拉黑。
典型案例七
李某在网上看到出售某名贵白酒的广告,遂按照对方留下的联系方式添加为微信好友咨询详情。对方自称为厂家直销,可提供内部价,但需私下交易。商定好价格后,李某向其账户转账11000元。数日后,李某向对方咨询物流配送信息时发现被拉黑,才发觉被骗。李某为找到骗子,在网上搜索私家侦探后,添加了一名自称私家侦探的人为好友。对方称可以通过手机定位为李某找人,但需先支付1万元劳务费,李某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1万元后发现再次被拉黑,先后两次上当受骗。
08冒充领导、熟人类诈骗
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领导、熟人或孩子老师的照片、姓名等信息“包装”社交帐号,以“假冒”的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,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、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,从而实施诈骗。
典型案例八
李某的QQ账号被诈骗分子拉入一个工作群,见群里成员名字都是本公司工作人员便未再核实。几天后,李某收到群消息:骗子冒充的“总经理”称需支付对方工程款,要求李某核对公司账户上还有多少钱。李某核对公司账户资金后,骗子冒充的“总经理”要求李某把账上资金全部打给对方指定账户,并以事情紧急为由催促李某快点转账。因怕得罪“领导”,李某便将公司账上40万元全部转出。后公司总经理收到银行短信询问,李某才发现被骗。
09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
诈骗分子在社交、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、道具、点卡的广告,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、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。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,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、更方便为由,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。
典型案例九
沈某在玩游戏时看到游戏聊天框内有一条“进群免费领取游戏道具”的消息,申请进群后,一位网名“派送员”的人告诉沈某扫描群内二维码便可领取大量游戏福利。沈某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了相关信息后,网页忽然显示微信将被冻结,沈某便联系“派送员”,对方称系沈某操作不当,并向其推送一个网名为“处理员”的人。“处理员”称需要通过转账证明微信是本人使用,验证后将如数退还所有资金。沈某便按对方要求,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18000元,后因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。
10婚恋、交友类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收集大量“白富美”“高富帅”自拍、生活照,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,然后在婚恋、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。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,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,随后,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、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。
典型案例十
谢女士在网络上结识了一名“外国大兵”,对方自称是派驻某国的军医,非常喜欢中国文化,希望以后可以到中国定居。谢女士在与这名“大兵”聊天过程中逐渐被对方优雅的谈吐和日常的关心感动,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与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。“大兵”称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转移到中国,以便与谢女士共同生活,但因为遇到海关拦截,需要谢女士帮忙缴纳一笔费用才能通过。谢女士遂向其提供的账户转账5万元,后又因需缴纳“解冻费”“手续费”等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多次转账40余万元,直至被对方拉黑,谢女士才发现被骗。
资源中心 2025-01-03
资源中心 2023-10-25
生活百科 2024-06-21
生活百科 2021-04-14
生活百科 2021-06-22
生活百科 2021-09-08
生活百科 2017-07-20
生活百科 2018-08-02
生活百科 2014-07-01
生活百科 2021-05-01
电脑应用 2022-02-28
生活百科 2020-10-30
资源中心 2019-12-08
生活百科 2020-06-28
电脑应用 2023-02-07
生活百科 2018-07-17
资源中心 2012-03-20
生活百科 2025-01-03
生活百科 2019-02-22
电脑应用 2019-07-29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